笑傲江湖
不知道什么时候沾染了一种痞风,那就是如果和友人说自己闲暇看武侠小说或者言情故事就似乎有点掉价,这个观念很长时间让自己对这类书籍或者电视剧不屑一顾,更别说购买这些书籍了。
曾经实在无聊浏览过同事借阅的卧龙生先生所著《血剑丹心》,估计是盗版书,甚至是冒名所作,除了有错别字外,我看来看去里面人物乱七八糟,主人公杜君平整个一个弱智,故事内容也是大喘气,“武林一场浩劫”让我耐着性子看完了上部,就实在没耐心看中下部了,“有些话不便说”、“长叹一声”贯穿了整篇文字,越是开始神秘武功高深莫测的人物最后越是平淡无奇,简单的事情非要莫明其妙的弄得拖沓复杂——一句话,实在没耐心看完了,好奇翻了翻结局觉得“武林一场浩劫”也只不过几个为情所困的所谓高手私人恩怨罢了,淡而无味;而且几乎都是师姐师妹几个人同时爱上了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主人公,弄出一场场争风吃醋的武林浩劫来:整个一篇作者自己沉浸在虚幻的故事里借武林侠客做贾宝玉式意淫而已。
记得年少时开始看了金庸小说改编的《射雕英雄传》电视剧,是翁美玲黄日华版的,那部电视剧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也许是翁美玲他们演技吸引了我,朴实无华、刁钻可爱的主人公形象演绎了一对英雄儿女形象,让我觉得武侠剧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前一段时间看了《天龙八部》,恍然觉得吸引读者或者是观众的或许是男儿的霸气,譬如乔峰在少林寺喝酒傲视天下英雄的豪迈气概以及虚竹、段誉在大哥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大义凛然的兄弟之情;等看到尾声乔峰为百姓慷慨赴义,视死如归的场景,仿佛一下子激起了男爷们男儿的雄气,找回了浸渍在平淡生活中消磨殆尽的血性,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让眼睛都热了起来:“君不见, 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 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 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或许,生活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可以依恃的正气和真情,所以吸引了很多看客的眼球。
《笑傲江湖》是这两天才播出的金庸连续剧。本来晚上手持遥控器看来看去除了亚姐选美就是造星节目,难以忍耐那些扭捏作态的主持人以及美女帅哥们在回答小学一级问题时还驴唇不对马嘴的场景,还不如看看这部连续剧有点意思。你别说,我发现港台部分演员演技虽然不如大陆明星有“深度”,服装场景也没有大陆电视剧的华丽宏伟,但贵在真实,不花里胡哨,知道角色服从剧情需要,而不是要剧情表现角色,惺惺作态。譬如说小时候看的《铁道游击队》,老艺术家们演技让我觉得天衣无缝,影片朴实无华,让你仿佛置身其中,跟着游击队员们扒火车炸桥梁;再说新版《铁道游击队》,看现在那些艺员们齿红唇白、绸衣缎装、个性十足的表演,哪是铁道游击队啊?整个一群黑社会!再譬如说大陆版的《射雕英雄传》就更别提了,我就死活没看,呕吐呕吐,惊起一滩鸥鹭。
说实在的,在网上我用了一个通宵看完了这部《笑傲江湖》,为之还挨了一顿埋怨。因为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不管多厚的小说喜欢一口气看完,不看完睡不着。再一个翻阅一部小说喜欢先看结局,如果结局让我大失所望一般来说就没有仔细阅读的欲望了,没有了动力自然不会认真去读。第一次读这部小说的时候看到了令狐冲喜欢他的小师妹,开始青梅竹马还是很让人心仪的,但是先找到结果发现不是如此,就此罢手不看了。第二天晚上再看电视还是没有可看的节目,只好继续看这部连续剧。连续剧的特点就是吊起了人的胃口却今晚到此为止,幸亏现在有网!接着在网上看故事的以后情节,来了个通宵达旦,总算弄明白了,虽然令狐冲没有娶他小师妹,但是有个任盈盈相携也略补遗憾。
剧中插曲《笑傲江湖》琴箫合奏是武林中一正一邪人士合作谱写的仙曲,也是真挚友情的流露。倒不是说这首曲子有多么优秀,而是觉得看惯了“利益”二字越发觉得人间真情的重要,剧中人衡山派高手刘正风为了不出卖一个精通音律的邪派朋友曲洋不惜牺牲一家数口,两人合奏此曲之后伤重而亡。时常想:有很多时候对一些事情无法做出一个合乎情理的或者道德或者律例的判断,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武林正派和邪教,而落实到生活中更没有这么简单:譬如《黑冰》的主人公郭小朋,他既是一个危害社会的大毒枭,却又是一个放不下母亲的大孝子,为给母亲洗脚落入了法网;又如有些贪污犯或许是一个爱子如命的慈父。有些就更不好分辨了,离了婚的男人女人都把责任归咎于对方,在己方亲朋好友中散布对方应该下地狱的种种恶行……所以说儿童式的对与错、正与邪的理论显然站不住脚,很多时候判断一件事情或行为的对与错很多时候凭看客们自己的阅历和观念。
笑傲江湖,一个让人向往的词语。经常听人们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拿这句话为自己开脱。闲着没事在网上查了查什么是“江湖”,才知道“江湖”的称谓最早是由庄子提出的,出自《庄子·大宗师篇》,原句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原文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保持湿润。此时,两条鱼便缅怀起往日在江河湖水里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识的生活。古龙先生为江湖的称谓做了总结: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看了解释,才知道我们都在江湖上生存着。苏轼老先生“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有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哦,此处不是江湖寄余生,权且用之。俗话说“江湖行走,如履薄冰”,特别是“利剑不在手”,那么“结交何须多”?既然不能出类拔萃,还不如雪中埋珠。本来脚下的江湖不会如小说中的江湖那般潇洒浪漫,单是平平淡淡一日复一日就能磨尽侠客们的棱角。再说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注视让你不能象侠客们可以销踪遁形,可以杀人灭口而不负刑事责任,所以在生活中这个江湖上行走还真不如小说家们笔下的江湖走的淋漓尽致,酣爽畅快。
人生是个大舞台,有相濡以沫,还有相忘于江湖。喜欢一句话:心有多大,江湖就有多大……
2006.9.3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