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家》
萨克斯曲子《回家》在淡蓝色的斗室里沙哑的飞飏,夜的此刻如此静谧,让我想起了那个清晨,那个雾色朦胧的清明时节。
年少时很少有机会出门,远方的世界就是夕阳落下的地方。上班以后,出去的地方渐渐多起来,可也是在省内活动,习惯了齐鲁大地沟沟壑壑,没有了出门的激动和企盼。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同事出差为单位购置器材,第一站是到济南,非常遗憾的是到了济南这个省城却没有如愿,和济南的朋友沟通以后,为了不耽误演出,就决定到厂家去购买,生产厂家在上海。
从济南到上海,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几条高速公路。早就知道火车上非常拥挤,同事经验丰富,早早给我打预防针,可是真的挤上了火车,才知道不只是无坐的问题,连站都成了问题。四处是人,就是过道也挤的满满的,至于早有先见之明的人们找张报纸躺在座位下面还算不错的,就是估计臭脚味道不好闻。最值的尊敬的就是有极个别比较瘦小的旅客竟然爬到了行礼架上躺着,也不怕咯人。
站在充满各种气味的车厢里,开始的时候感觉比较新鲜,看着窗外闪闪而过的远山景色,初始的路途愉快而新奇。但是毕竟时间不是很短,从济南到上海火车当时需要运行21个小时,沿途只见上人不见下车,人们紧挨着站着,说句笑话,就是站着睡着了也不会倒下去。由于身携巨款,还真不敢随便睡觉。当窗外夕阳的余晖映进了车窗,十个小时一动不动站过来,又累又饿的我们已经疲惫不堪了,吃饭喝水上厕所那是奢望,人们已经没有了聊天的兴致,都或是打瞌睡或是静默着,车厢里静悄悄的。夜来了,和同事商议换着休息,毕竟同事年龄大了,到了换班的时候没忍心唤醒站着摇摇晃晃睡着的他,就这样,昏黄的灯光陪伴着我一路朦胧的到了上海。
5点了,上海郊外的早晨真的很清澈秀美。小雨淅淅沥沥,淡淡的水雾伴着绿油油的竹林,在车窗外缓缓退去,远处高达的水杉林一望无际,没有了山东丘陵的起伏不定的地貌,满目一马平川,青翠欲滴。车厢里响起了那首熟悉的萨克斯曲子《回家》,让我感慨万千,“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昨天的此刻我还在热热的被窝里酣睡,可是现在站了一天一夜的疲惫的我还要面对随之而来的异域他乡的不知是否顺利的公务。下车的时候,脚水肿了,走起来十分吃力,更不用说年龄大的同事了。应该说事情办的比较顺利,一中午就办妥当。吃中午饭的时候,就和同事商量回家,来得时候想逛逛外滩,看看上海的繁华市貌,可是此时我们归心似箭。咨询了车站,得知下午4点有直达日照的客车。买上车票把器材托运上车,看看发车时间还有几个小时,我们觉得已经来了还是到外滩看看这个有“凝固的音乐”美誉的“万国建筑博览”比较好。
外滩,是我看过不少电影电视小说故事里演绎了多少爱恨情仇的地方,在我的心目中她是集浪漫和神秘、繁华与美丽的东方明珠。巍峨参差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跳动奔涌的江水,是“流动的音符”;黄埔江畔,看东方明珠高耸如箭,十里外滩,听游船巨轮汽笛声声。如果说日照小城洁净秀美如小家碧玉,那么上海的雄伟气势犹如古代勇猛骑士。漫步江畔,呼吸着湿润的江南气息,附近的咖啡屋里传来了悠扬的乐曲,上海给了我一个喧嚣之外的宁静和柔媚。
喜欢江南,那是读过很多古往今来的诗书和文章得来的感觉。且不说江南的烟雨朦朦的梅子时节,也不说江南浩如烟海的文化底蕴,只是这满目的水韵就让我痴迷。记得小的时候时常想自己为什么不能生在江南,自己并不特别喜爱地方歌剧,可是很喜欢呢喃吴语那种软玉般的妩媚。父亲曾说我们家来自江苏,听之说不上是开心还是遗憾,只是对这山这水更加拥有了一份亲切的感觉。
他乡再好,也比不上家的呼唤。当我们坐上客车踏上回家之路的时候,长叹一声竟然有了一丝释然的感觉。上海暮春的傍晚扑朔迷离,车子驶出市区,车上零零落落几个乘客看着窗外开始闪烁的霓虹和下班匆匆而归的行人寂寞无语。当耳边再一次响起了《回家》的温柔的旋律的时候,车子已经在长江的渡船上颠簸了。夜色阑珊,遥望远处江岸灯花闪闪,天上繁星点点,耳边曲子伴着江水拍浪声声,宛若天上人间。熟悉的曲子陌生的夜色,就这么诠释着人生,涤去心之尘灰,涤去凡尘俗事中无意沾染的疲惫和颓废——那遥远的灯光中有一朵是自己熟悉的窗口,她用浓浓的乡情等着你,让你觉得回家的感觉真好。
此刻,坐在自己熟悉的书房,耳边再一次响起了这首蓝调恋曲,无言中带给自己一个漂泊的心境,一份流浪的思绪。似水流年隐去的岁月仍在脑海里荡漾,时光尘封的故事尚未褪尽铅华,但究竟是物过人非,曾经留恋的日子也都已踏歌而去,化成芬芳馥郁的往昔中的一朵阳光,在不远处奕奕生辉。
哦,年来了,耳边眼前听到的看到的话题就是“回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让我把这首《回家》带给所有漂泊在外的朋友,送给所有回家的游子,路途遥遥,爱无止境……
2006-01-23 21:32
|